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风流在线阅读 - 第50章 争田(一)

第50章 争田(一)

    张延龄在第二天进了趟宫,见了自己的皇后jiejie之后,基本上知道了整件事的始末。张延龄叹息着心想,史书上都说弘治是个好皇帝,但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来,弘治绝不是个好皇帝。

    他是个好人,好丈夫,好亲戚,但他却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为了让亲戚臣子们高兴,他可以无原则的赏赐土地,给予特权,包庇亲眷。完全没有考虑到这对江山社稷带来的危害和极坏的影响。可见他对大明江山的责任感是不大的。

    确认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张延龄心理上便也没了什么负担。既然那禁令已经打破,他周寿能买,自己便也能买。自己曾经发誓不再向皇上讨要赏赐的田亩,当大明王朝的挖墙角者,但是从别的挖墙脚的人手里抢,那可不算是违背誓言。另外,张延龄也算是明白了,自己想快速积累大量的财富,没有什么比圈战土地更快速更便捷的办法了。无论是作为产业还是转卖,都是良田土地都是极为抢手的硬通货。

    张延龄没有大肆张扬,他先派了黄四带人悄悄去了宝坻县,打听周家收购那宝坻县城以北四百顷‘荒地’的情形。张延龄知道,一切都需要快速且静悄悄的进行,而且要抢在周家前面。周家得了皇上允许去买地,一定以为十拿九稳,以为没人会跟他抢。以周家的德行,一定会大肆的压价,甚至采用一些其他手段去巧取豪夺。所以,他们不可能很快完成交易。而周家越是压价,反而给了自己一个快速成交横刀夺爱的契机。

    一天后,黄四探听消息赶了回来了,带来了张延龄期待的和预料中的消息。周家正在大肆动员百姓卖地,并且通过当地县衙的县令以追缴上年赋税作为压迫手段,逼迫百姓以极低的价格卖出田产。根据黄四探听到的消息说,周家已经将每亩地的价钱压低到了二两二百文一亩。

    京城上等良田的价格是十两左右,中等也有七八两一亩,下等地最少五两一亩。宝坻县的地价或许没有京城左近高,但也不至于低到二两二百文。这个价格简直是带着刀子杀人。

    黄四说,周家给了百姓们五天的期限考虑。倘若不肯以这个价格卖地,便要宝坻县令开始以拒交赋税开始抓人。而且扬言说,届时将没收田产,一两银子也不值。

    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张延龄当即决定动身前往宝坻。必须要赶在周家的限定期限之前收购土地,因为老百姓最终是一定会屈服的,胳膊拧不过大腿。

    于是乎张延龄立刻请了张鹤龄来商量,张鹤龄也认为必须要尽快行动。无论成败,都要赶在周家期限之前。兄弟二人迅速行动,张鹤龄这几日也确实将所有能聚拢的银子全部集中起来,东挪西借了几万两,凑了十万两银子。张延龄出了留足水坝的建造费用和日常用度之外也聚拢了两万多两银子,统共聚拢了十二万多两银子,装了五两大车。两家府中所有的男仆和护院也被全部集中起来,组成近四十人的队伍,于午后时分冒着炎炎烈日出了京城奔赴宝坻县。

    一路跋涉,虽然路程并不算远,但是因为携带者大量银两,所以行动的甚为谨慎。京城之外的治安也并不太平,这几年流民甚多,有些是四处乞讨,有些则占山为王成为盗匪,所以得格外的小心。张家兄弟所随行的众人其实都带了兵刃弓箭棍棒等物的,便是以防会有意外发生。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好在一路倒也太平,次日晌午间,抵达了宝坻县北亭口镇,寻了一家客栈,车马在此停留。吃了午饭之后,张延龄和张鹤龄商量了一下,决定由张鹤龄坐镇客栈,自己则轻装简从去往十里外的十几处村庄去现场了解一下情形,决定对策。为了防止撞上周家的人,张延龄特意换了短衣,戴着破草帽,拿着扁担绳索装作行脚的挑夫和七八名仆役一起出发。

    出了镇子往南不远,便是大片的平畴田地。田里稻谷长势茂盛,此刻已经快到了抽穗的季节,不少田里的稻谷已经有了嫩绿的稻花随风轻扬,一派生机勃勃。不过张延龄翻看了秧苗根部,看到了令人担忧的情形。秧苗根部位置密密麻麻的都是稻飞虱和黑褐色一片片的虫卵。这说明这里的虫害也是极为严重,已然到了爆发的边缘。这些秧苗看似一片绿油油生机勃勃,但其实已经是发育不良了。若不抓紧除虫,收成必将锐减。

    去年这里便是因为虫害导致了颗粒无收的情形,今年虫害卷土重来,老百姓们的心血又要付之东流了。

    沿着田间道路一路前行,前面是一处小山包。山包下边有个村庄。众人走近村口,只见村口的大槐树下的井栏旁坐着七八名卷着裤脚的百姓,正愁眉苦脸的不知在说着什么,不时传来叹息之声。张延龄等人的到来引起了这些人的注意,有人转头朝着这边张望。

    “天气可真热啊,这都快八月了,还是热的要命。几位老丈,讨口水喝成么?”张延龄笑着走近拱手道。

    “确实热的很,井水清凉,正好解渴。我替你们打新鲜的。”

    一名老者摇着辘轳从井里打了一桶水上来,张延龄接过水瓢喝了几口,赞道:“好凉爽,舒坦。”

    几名老者看着张延龄等人笑,那打水的老者笑道:“几位这么大热天的中午,怎地在外边行走?”

    张延龄指着放在地下的扁担绳子道:“我们是挑夫,替人送货到镇子里,完事了便赶回去县城去。”

    “哦。”几名老者恍然,看着这几位膀大腰圆健壮的样子,倒确实像是挑夫。

    “贵村叫什么名字?我们还是第一次来呢。”张延龄用草帽扇着风搭讪道。

    “哦,我们这叫水口村,这里是几条河汇聚成一条大河的河口,所以这么叫。”打水的老者笑道。

    “哦,倒是个好地方啊。山清水秀,田地也肥沃的很,日子一定过的不错吧。瞧瞧这些秧苗,都开始抽穗了。今年怕是个丰收年呢。”张延龄呵呵笑道。

    那老者脸上露出苦笑来,旁边坐着的几名老农也是满脸苦笑。

    “一看就知道你们没种过地,这些秧苗看着长势好,下边全是虫子。去年遭了虫灾颗粒无收,今年又是什么都捞不着。哎,今年又要全家老少出去讨饭了。这地啊……哎,也种不成了。”打水的老者叹息道。大苹果的大明风流